•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电子云层下

    电子云层下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俄罗斯2015

    主演:梅拉布·尼尼泽,丘尔潘·哈马托娃,拉米尔·萨尔霍乌德诺夫,卡里姆·帕卡什科夫,阿纳斯塔西娅·梅利尼科娃,彼得·戈萨沃斯基,路易斯·弗兰克,维克托·博科夫,维多利亚··科如托科娃 

    导演:小阿列克谢·日耳曼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念力

    • HD

      明日之战

    • HD国语版

      我的女友是机器人

    • HD

      月球奇幻旅

    • HD中字

      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

    • HD

      无法治愈

    • HD中字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

    • HD

      猩球崛起

     剧照

    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2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3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4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5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6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6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7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8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9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雾雪笼罩的怪异河岸。四处散落着钢精和水泥。一栋废弃的摩天大楼。平坦处仍未完工的公路桥。一座宏大的金属制的马的雕像。还有一座列宁的雕塑,他的右手伸展着指向空旷处。这是一个冰冷、僵化的无人之境,衰落的往昔在这里与想象中的未来接壤。人们漫无目的地穿过这个不真实的世界。原先确定无疑的事情不再令人确信,亲戚朋友都消失了,理想已经随风而散。萨莎从国外返回家乡,她死去的父亲曾经是这片建筑工地的主人,现在她继承了这笔遗产:一位正在寻找工友的吉尔吉斯斯坦工人;一位前额有块反着光的红色皮肤的建筑师;一位曾在莫斯科路障旁与叶利钦比肩站立的导游。他们中的一些人会莫名其妙地流鼻血。一位年轻的学生问道,“我们是谁?我是谁?一切都混乱无章。”  小阿列克谢•日耳曼用七个章节,将他祖国的精神面貌压缩成一部长叙述的象征性电影,一场流畅精心设计的人与摄影机之舞。

     长篇影评

     1 ) 七个章节的寓言故事

    <图片1>
    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前,在俄罗斯海边的雪原中,有一栋烂尾的巴别塔,日本人收购了它:

    第一章
    外乡人遭遇了两场死亡,为了修好录音机,被迫学会了他国的语言。

    第二章
    继承者回家坐在列宁的臂膀上,面对父之罪。

    第三章
    地产律师每天做着同一个梦,回到解体前一天,死去多年的童年玩伴说,似乎只有你还记得我。

    第四章
    当年,理想主义导游为了捍卫博物馆的存在,抵御巴别塔的建立。收回扣的他发现,中国人不喜欢购买纪念品。

    第五章
    当所有瘾君子倒下时,只有那个传闻死了全家的非法移民,起身走向车上那位被抛弃的人质。

    第六章
    自焚毁容的建筑师,可以毁掉广告牌,但无法向年轻人解释历史。

    第七章
    收购了一切无用之物的继承者,带着独自逃出的小人质,一同沙滩遛铁马……

     2 ) 《电子云层下》影评(原载于ScreenDaily)

    由LEE MARSHALL撰写

    小阿列克谢·日耳曼的新片描绘了一个内容密集、体量庞大、气质忧郁而愤怒的寓言,他用七个相互关联的章节来探究当代俄罗斯病态的灵魂。这是一部破碎而令人惊叹的非线性叙事电影,导演用独特的影像把思维碎片一块块组合起来,探讨了俄罗斯历史、政治、艺术、文学和社会的各种问题,要求观众完全地投入其中;相比之下,另一部最近的俄罗斯电影佳作,即安德烈·萨金塞夫的《利维坦》,则不需要如此缓慢的投入。然而,一旦你成功进入《电子云层下》的缓慢节奏,它就会透露出奇怪而令人着迷的气质。

    《电子云层下》也许不是一部容易被俄罗斯以外的观众所了解的电影(哪怕在俄罗斯国内,也不意味着有很多人能看到这部电影)。但随着它在越来越多的电影节上公开放映,这部电影或许会被全世界越来越多的观众接受——尤其是对于那些想看到革新性、挑战性影像的观众来说。

    《电子云层下》以塞尚的名言“绘画是一种对比关系,或者简单地说,是黑与白之间的关系”(A drawing is a relationship of contrasts, or simp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ack and white)开幕,这是导演对于印象派叙事风格的铺垫。旁白告诉我们,今年是2017年,距离1917年革命已经过去了一百年;旁白告诉我们,故事发生在一个“被钉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十字架上”的国家。接下来的故事是关于那些“特殊的人”,即俄罗斯文学中所谓“多余人”的形象,和“一座未完成的建筑”。那座未完成的建筑是一座主结构建成后废弃的帆状摩天大楼,它在《电子云层下》的所有七个章节中随处可见,隐约地矗立在背景里。它构成了接下来七个角色及其故事的分母。

    画面右上角即是那座建筑

    这七个角色包含了不会说一句俄语吉尔吉斯建筑工人;一对兄妹,他们是修建那座建筑的寡头的后代,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地位;一个被反复出现的梦境所困扰的房地产律师;一个操多国语言、身着俄罗斯历史服饰的导游,他在博物馆工作,然而受到了当地经济重建的影响;一个被黑手党挟持的十二岁女孩;一位设计师,他设计了这座建筑,在停止施工后选择自焚,但因为火柴被浸湿而未能如愿。这些人物之间的联系直到影片的最后十几分钟才浮出水面。故事最后回到寡头的女儿,她拒绝出售父亲遗留的土地,代表了对未来的一丝希望。但与《木兰花》或《银色·性·男女》中的多线叙事不同,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个故事的碎片,这些碎片似乎栖息于现实和梦境之间,是一个塔可夫斯基式的叙述空间——只不过这个空间不是为了满足我们内心的欲望,而是以一种独特而扭曲的视角,审视俄罗斯的历史与现在、野心与失败,以及伟大艺术作品和琐碎的主流之物。

    同样,正如导演缓慢而抒情的前作《纸兵》一样,角色们交头接耳或是自说自话,而当镜头围绕着他们缓慢转动时,他们就像原子一样分裂、融合。这部在冬天拍摄的电影包含了一些神秘的场景,比如一块放满了列宁等人的道具雕像的空地,这块空地属于一个荒废的电影制片厂;以及水边的雪地海滩,这水域可能是一个湖泊、一片海域,或是一滩废水。

    但就在剧情向抽象、荒诞发展时,小阿列克谢·日耳曼不停地用真实的戏剧性时刻来吸引观众:一个试图拯救人质女孩的瘾君子被殴打,然后被坏人枪杀;寡头的女儿发现,在父亲别墅的马厩里,一个毫无作用的家用机器人在房僵硬移动,而马厩里的马已经饿死——更为可能的一种情况是,它是被毒死的。

    小阿列克谢·日耳曼把剧情故事和寓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时带着斯拉夫式的忧郁态度,而有时伴着狡黠的幽默——就像那个富有科幻色彩的场景表示出来的一样:巨幅广告被投射到云层上,而这恰好代表着影片的标题。整部电影涉及的话题包括对人们对移民的态度、反犹太主义、药物滥用、为政治目的而对司法机构的操纵、米基·洛克的狗(注:米基·洛克是一位非常喜欢狗狗的美国演员),以及反复提到的当今俄罗斯文化的贬值。而在这样的主题之下,结尾还能拍得如此优秀,体现了导演小阿列克谢·日耳曼的努力。在这个美丽的结尾之中,萨沙(寡头之女)和斯维塔(人质女孩)同心协力地拉动一匹巨大的铁丝做成的马,这一幕既有戏谑的象征意义,又真正能打动观众。这是很难做到的。

     3 ) 他们的历史,也许我们正在经历

    俄罗斯民族总在关注自身的精神状况,或许是由于冷战带给他们的伤害太过于严重。洗脱了冷战带来的身体伤痛和物质影响之后,精神显然并没有完全解脱出来。七个故事,社会异化、人际关系疏远、信仰崩塌、是非颠倒、独立思考能力减弱、知识辨别能力不存、历史价值否定,正是不顾一切的革命带来的后遗症,精神建设几乎没有。小阿列克谢日耳曼一贯冷冽的影响风格,刺痛了俄罗斯社会的薄弱点,也带给我们对现实处境的思考。他们的历史,也许我们正在经历。

     4 ) 電子雲(Под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ми облаками,2015)

    1、電影電子雲(Под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ми облаками,2015)像是好幾道哲學命題和辯證。

    2、一個人、一個國人或者一個國家,要拋開其歷史與文化是危險的舉動。如國史大綱開書所寫:「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以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為無一點有價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此乃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此乃一種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譴)。」

    3、電影中的故事就是站在這樣的一種立場上——這一片土地上博物館即將拆撤,文化根基將被拔除;商業利益掛帥的外企挹注資金,在這塊土地上建設大型商場;政府羅織罪名意欲掠奪已逝巨賈的資產,而這名商人的善行一概被抹煞;博學的文史研究者淪落街頭,成為觀光客的導覽員;年輕一輩的青年迷失在奇幻的世界中,並荒唐的指責歷史的杜撰(他們在森林裡扮演精靈,還說:「怎麼可能把孩子關起來呢?希勒特不可能無緣無故的監禁這些人,一定是他們犯了什麼罪!」)。導演勾勒一個從沙皇時代到蘇聯解體至今,從勞工階層到社會精英,所構築的極其複雜卻又寒酷冷漠且迷茫的社會與人物。其實想一想,臺灣的處境,也相去不遠。

    4、這個電影故事的敘事性比較低,物象羅列則十分飽滿,手法有點像馬致遠小令天淨沙中列錦的作法:「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二十八字,十一個物象,營造一致的氛圍。

     5 ) 去完俄罗斯又把这部电影看了一遍居然能听懂一点点了


    1、异乡的话
    一座高耸的巴别塔,盖到一半停工,语言不通的乌兹别克工人呼唤着一个穆斯林名字,女人们排斥他嘲笑他。天空的电子云播放着广告,十分超现实,暗喻自然被技术和意识形态入侵,一切都电子化了,连云也不例外。无助的工人被狗驱逐,逃入栅栏中的荒芜,显然这里不属于他。海边高耸着铁马和迷茫男孩的雕像,在最后一个章节得到呼应。 路人用英语和建筑师谈论中国,关于危机,每个人都关心未来,但未来只是一段沉默。城市没有光彩,永远笼罩在风和雾中,暧昧不清,所有人都是迷茫无力,找不到方向。为了修好录音机,工人被迫学会了他国的语言,收音机来自过去,是已经被遗弃的科技。学习语言代表某种接纳,被纳入客体的机制,但是外来人的身份依旧,人群依然走开,或者说在系统内部人与人之间依旧陌生的,互不关心的。在海滩上,六把阳伞统统收起,建筑师用透明塑料包裹自己,这显然没有意义,他还是没有得到保护,醒来便暴露在谋杀的现场。冰天雪地和没有语言增加了谋杀的冷酷性,工人最终用谋杀终结了谋杀,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却似乎得到了和妇女之间的理解。暴力痕迹被清洁工清理干净,一切像没发生过。建筑师总是擦鼻涕,也许因为寒冷,也许是病态。

    2、继承者
    继承者从国外回家,面对现实,一个是成熟的妹妹,一个是幼稚的哥哥,他们失去父亲和财富,亲友遗弃他们。妹妹的爱马死去,她拿起枪支保护自己。全球化的影响凸显出来,日本人要收购地皮,叔叔态度傲慢。哥哥想要去旅行、支持艺术,暗喻文化的遗失和逃避,但妹妹对其不屑,她更愿继承父亲的遗志。巴别塔被视为父亲的野心之作,但在父亲死后备受争议。艺术家工作室迁走,文化被抛弃在这里,妹妹坐在列宁的臂膀上,列宁、革命变成了过去式,面对不曾了解的父亲的罪过,妹妹想建立避难所,为人类和动物避难。父亲留给妹妹的背包上印着熊猫,似乎也象征着中国,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和苏联的密切关系,可以理解为苏联的另一种可能性。耳聋的妹妹会流鼻血,也许暗示坚守者的脆弱,她的聋代表对信息的选择,她可以选择听或不停,妹妹面对强势的意识形态显得更加自我。现代化的影响发生在方方面面,时好时坏的机器人,电影中的大部分东西都是破碎的,功能缺失的,无论是物还是人,都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可能性,比如未建成的大厦、破败的工作室、语言不通的工人、耳聋的妹妹、重复梦境的律师、毁容的建筑师。空旷建筑框架,文化的解体,巴别塔像某种梦境或预言,一个属于过去的童话。

    3、地产律师所做的长梦
    地产律师为修建巴别塔的富翁工作了十五年,每天做着同一个梦,回到解体前一天,“关于一个不存在的城市,一个已经不存在的世界”。所有人都在想移民,因为马上要改天换地,车上响起戈尔巴乔夫的辞职演讲,那是一个转折点,对千千万万的家庭产生了影响,儿时伙伴的道路因此改变。死去多年的童年玩伴牵着狗对律师说,没有人会梦到我,只有你还记得我。律师也会流鼻血, 律师始终会梦回二十年前,再次面对苏联解体后的选择,与自己最好的朋友分享最后的时光。建筑师在后面也提到儿时的公寓,当时新世界似乎近在眼前,但现在一切都消失。幼时的律师热爱欧美的科幻小说,体现对技术的向往和乐观,不断回到过去也是出于对目前生活的迷茫和不确定感,过去的未来似乎还是可以把握的,在电影的设定中第三次世界大战随时会爆发。

    4、建筑工地周围2011
    经济不景气,博物馆过去一年连续七次有人试图暴力入侵。百科全书式的导游研究着冷门的文化,学习了多种语言西班牙语、汉语、越南语、韩语、英语,过去作为一个战士和总统并肩作战,如今毅然捍卫博物馆的存在,抵御巴别塔的建立。导游发现中国人不喜欢购买纪念品,因为游客并不真正在乎文化,而日本人总是什么都买,再次强调了日本人的资本力量。导游拒绝了想和他探讨文化的富人的邀请,对资本的抗拒。博物馆的历史学者去做公车司机,也是一种能力和职业的不对等,表现文化的无力。苏联歌曲与文学时常被导游提起,但却是架空的,无法对生活产生作用,导游自己也无法摆脱现代化,他想拥有一台3D电脑,爱听披头士。守护的价值被利益消解,导游觉得自己渺小得像手掌,面对改变无能为力,只能像个骑士一样放弃学术奖和老太太坚决地站在抵制的一方。

    5、人质
    沉默寡言的移民头顶佛像,寓意非法移民的信仰,也是中国的暗喻。面对落单的对手瘾君子十分暴力,但却没有人接触暴力团伙挺身去救小女孩,瘾君子们瘫倒在地面,瘾君子的迷醉是面对未来的消极逃避态度,只有那个传闻全家被炸死的乌克兰非法移民,选择起身走向车上那位被哥哥抛弃的儿童人质,或许因为他没有什么可以失去,或许因为他想要拯救他人。毫无疑问拯救失败。但绑架的女孩有反抗精神,她最后逃脱寻找新生活,移民是个善人却被杀死,孩子寓意希望。

    6、建筑师
    建筑师的鼻子填充物来自中国,中国被神化,成为制造之国。自焚毁容的建筑师,可以毁掉广告牌,但无法向没有经历苏联时代的年轻人解释历史,年轻人玩角色扮演,历史对他们而言是游戏。 建筑师为保卫文化自焚,却反被安上中国鼻子,再次体现了外部文化与科技入侵。当代哲学家开始给斯大林和纳粹翻案,年轻人在这样的意识形态教育下居然相信了这番谎言(金发女孩不相信肃反人数),建筑师只有无奈地攻击广告牌。他们所处的展览既前面提到的艺术展,艺术展是超现实的,充斥着幻影,也是对现代生活的暗喻,真实无处可寻。后来又到了被废弃的艺术家工作室。在选择饮料时只有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寓意美国的文化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人们无法意识的层面,不会去想别的饮料而是在两个美国品牌间选择。建筑师反对现代,在回答年龄时暗示自己的生命从苏联解体开始,可以理解为他试图走进年轻人的时间线。另一个建筑师向广告牌射击,却莫名其妙死于推土机下,被系统碾过。乌兹别克工人再次见证了死亡,死亡是随机的,没有理由,另一个建筑师就这样死在自己捍卫的建筑。建筑师拉着旧友的小男孩前进,他邀请大家参加自己的生日派对,但如同盖茨比,似乎并没有很多人知道宴会主角的身份,演奏古典音乐也演奏重金属,混乱的后现代,消解了时间,只有梦破碎前后的区别,此外时间没有区分度。

    7、女主人
    拥有烂尾楼和没有价值的雕塑的继承者,带着独自逃出的小人质,一同沙滩遛铁马,和建筑师与小男孩形成比对,她成为了笑话,但她不在乎……每个人和她打招呼时都会直呼她的名字,如同阿尔都赛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的比喻,认识到我们是主体并且认识到我们是在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叫你的姓名、相认,即使我并不认识你,你也还是“有”自己的姓名,比如乌兹别克工人的问候,这意味着你被承认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主体,这一实用仪式中发挥功能作用——使我们”意识到”在意识形态认识过程中的那种连续不断的实践。这时的工人已经能开口讲断断续续的俄语了,作为一个异乡人,他在努力适应环境。阿尔都赛认为意识形态是以一种在个体中”招募”主体或把个体”改造成”主体的方式,并运用非常准确的操作”产生效果”或”发挥功能作用”的。这种操作被称之为询唤或招唤,这样仅仅做个转身或点头,这个人就变成了一个主体。因为她已经承认那个招唤“的确”是冲着她的,并且认为”被招唤者确实是她” (而不是别人)。意识形态的存在和把个体招唤或询唤为主体是一回事,不断的呼唤名字,意味着妹妹已经成为一个主体。女继承者带上逃出的女孩,走向远方,开始新的生活,作为一个重生的主体。拉着铁架马,接受了父辈的罪恶负担,忍受以金钱利益为准则的世人的嘲笑,继续前进。

     6 ) 电子云层下

    一栋楼要被拆了,它或者不用拆。围在它旁边,谈论它,进而有段时间需要在它这里度过。故事的主角是一些会跟你打招呼的人。永远是他们,说一些话,引起你的注意。念一首诗那样。

    天马行空,什么都行,这里要有声音。因为这里的天总是暗暗的,飘着雪花,冷冷的,落在头发上,身子上。特别难受的是,钻进了鼻孔里,让人直想着流鼻涕和流鼻血。人们甚至烧不了柴火,只因特别的潮湿。

    有人被绑架了,有人伤心欲绝,小孩子和他的爸爸妈妈走失了。这些主角们只能跟他们说,“你知道吗?我正在读一本书。。。来吧!我们一起去环游世界。。。你知道某些某些人吗。。。你一定没法猜到那个故事是怎么样的。”而不是那些你从他们身旁走过去,一些穿着工服戴着工帽的测绘人员。“给我报数。”“离基准点再高一点。”他们正经得一塌糊涂了,和绑匪抓住逃跑的人,将她独自一人关进车子里,而他在外面磕着瓜子,只说一句“再逃跑我就杀了你。”竟惊人的相似。他们可不允许有人出什么差错,别说没用的啦!一旦说了,你就要做到的那种。

    可你印象里的这些主角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不能说他们不同种。界门纲目科属种 ,他们的群体之大,已经要用到“界”了。会是病怏怏的、自吹自擂的,自我状态感觉良好的。会是中年人一脸平静地把糟糕的情况坦露出来,而对面的人只能频频点头。但小孩子直言直语说,“你为什么哭了。”“你在说什么傻话,我没有哭呀!”的那种。会是一个立马就要失业的人,幸运的是,他不是唯一的一个。对于那些感到前途无望的同类,他要急着显示他的一个计划或者一种才华。他非得不能不大声说的,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一样的情况的是。“今天早上有个人过来了,然后他又走了。”的那种,小声迫切地说的是,“我要告诉你,我准备买一台笔记本电脑,最新款的那种。”双手插着口袋,四下斜倪着看着有没有人过来的那种。

    “你们这些可怜虫,难道不知道自己有多么渺小吗?”“嗯。。。是呀!我感到自己要缩小成一个分子那样了。做为一粒分子的话。。。”他要这样来回应了。

    他们中,倒也有些极端的“钻石”。。。

    那个被绑架的人的哥哥,他无能为力地依靠着一根柱子坐了下来,流着泪说“他们要我还钱,我逃走了。但我妹妹被抓住了。。。你们知道我妹妹长什么样子吧!就这样。”他掏出手机让人看了,有一个人接了过去,可他立马又说“没用的,没用的。谁让她被抓住了,就让她自己想办法吧!”接过手机的人他要去试一试,“他们会把你杀了的。。。你这个傻瓜。。。好吧!就这样吧!谁都阻止不了。。。我们一起去救那个小姑娘。。。”另有一人他这样说了,可他在酒精的作用下立马又躺了下去。只还是那个接手机的人,摇摇晃晃走了出去。

    呼啸的寒风中夹杂着那么一声枪响。。。

     短评

    今年最晦涩的电影之一。1.雾气弥漫的荒原,老旧驳杂的摩天楼,俄罗斯的前世今生与未来。2.处处可见安哲之影(移动长镜,开放时空观,环境描摹,声画关系,列宁像等),色彩极美,大量长焦和移焦镜头使迷蒙的雾霭时刻笼罩着时空。3.高度文学化和符号化,荒诞的行为与超现实手法。4.金属马与广告灯箱。(8.8/10)

    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俄国革命已过去百年,所有人在期盼一场大战。巴别塔上空有显像杂志的电子云层,塔下是彼此擦肩迷茫的走肉行尸。端坐在列宁的手臂,聆听戈尔巴乔夫的演讲,有人在留恋斯大林的美好,有人开始为希特勒平反。反正不是葬身在时代推土机下,就是在命运烈火中自焚。穿越去见过去的自己,拖着钢架走马在荒原。

    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极其寓言化,录音机、外语、漏水天花板、枪、梦……所谓的未来,在能见度极低的雾与雪中,任一群台词生硬晦涩的人念诵着。有关于政治、社会、人类困境的映照,嵌套着文学、美术、雕塑、音乐、隐喻等强烈的逼格形式。有些拒人千里之外之感,反正无意交流。知道厉害,只是并不喜爱。章节数果然凑到7。

    9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泥还是去写书吧

    11分钟前
    • 看不见的城市
    • 较差

    今年柏林首部最具大师相的电影,七段寓言,由一座废弃的摩天大楼,连接起俄罗斯的过去现在将来,虚构的梦境与凛冽的现实,自负泰坦的富豪困惑的中产与掌间挣扎的平民,其中繁杂各异的人物细节在故事里草灰伏线相互流转,在一片雪雾,在精致镜头与优美配色中,历史的埋葬现在的挣扎未来的虚无全部展现。

    13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6/10。跟[利维坦]一样揭示俄国社会现状的窘境,人物服装与景物上大量运用灰白营造抑郁的情绪,各种空间结构来增加构图的广阔感,抢劫捅人或枪支暴力等血色都掩盖于一团雪雾之下。不过前者有强拆的戏剧张力支撑、主题明确,本作则情节和人物间缺乏必然联系,每章的不同乐器、雕塑构建出影像的符号迷宫。

    17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七个看似断裂的章节贯穿俄罗斯的前世今生,旧国阴影盘旋,个体被包裹在末日荒原的雾中风景中;冷冽画风既具现实主义色彩,亦不乏神启般的超现实因素,浓重云层下拓展丰富的时空;海边场景与列宁雕塑实在太有安哲味道了,美指一流。

    1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荒凉的末世画卷,冰冷的不止钢筋水泥,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所有人都在困惑,所有人都在寻找,有的寻找一个人,有的人寻找一个真相,有的人则是在找寻新生活的方向。幸运的是,有几个人找到了她们想要的。

    2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柏林电影节#肯定是没有完全看懂的,但当片尾,那匹马开始缓缓移动的时候,我流下了这次电影节第二滴鳄鱼泪。

    25分钟前
    • Unlucky Strike
    • 还行

    #2022.01.14南京俄罗斯科幻电影展#这部电影看完后总体感受:懵懂~我似乎能够感知到主题,即对苏联巨变解体以及今全球化,消费主义兴起这个背景下,不同个体下的感受和理解差异巨大,对未来俄罗斯不确定性充满了消极与迷茫~另外,结尾一个主张留下建筑的女主,一位出生新时代下,受到消极悲观主义影响的小姑娘一起拉着钢丝马前行,没看明白~另外片子一个尚未完成的大厦象征苏联伟大过去,以它的拆卖留等,附近商厦的建立等引发了不同的讨论和思考等。片子中符号和象征意味太浓,意识流方式的表述,各个个体之间的对白并没有如我想象中带入太多情绪情感和逻辑,七个故事之间也没有太多明显关联,全程有种浓浓抽离感,思考的没法着力的无奈感,在思考与观看之间飘忽不定,不过,长镜头与摄影真的很喜欢~片子想要表达的似乎好多

    28分钟前
    • 駐足凝視
    • 推荐

    比他爹要稍微亲民些,不过这爷俩也真是……

    31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看我们是怎么溜这匹马的。” 异乡人、继承者,长梦、旧梦,未来总是无法摆脱历史。画面真是太安哲了!

    34分钟前
    • vivi
    • 推荐

    仪式感+高逼格,氛围很足,但依然对俄罗斯片无力。(前排的人全程戴着一顶毛绒帽子挡视线,我还奇怪邻座怎么一点意见都没有,转头一看发现她睡过去了。不过还好没多久前排的人也睡过去了。)

    38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和他爹的[上帝难为]很像,你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搞清楚导演的意图,看懂故事的关联性,明白电影的主题,几个章节独立展开很像读一本文学著作,台词的风格很像。俄国十月革命的一百年后,时代再次处于混乱的边缘,带着强烈的后末日时代的科幻色彩,就像一本现代俄罗斯社会的控诉书。★★★★

    3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人们在原野上不断以再造新世界的名义拆拆建建。一边是历史的幽灵回访现实或者说一直与现实共存,另一边是记忆的迅速改写。结尾或许是强行乐观的乐观吧,否则呢?

    40分钟前
    • 浮云客
    • 推荐

    “我在这里丢了一个耳环,一千年后,一个考古学家将发现它,为此他会写篇论文,获得教授职称,然后和自己办公室的女助手搞在一起。”

    44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解体后的苏俄又被全球化浪潮下裹挟,曾经的那些文化逐渐被淡忘,年轻人对未来迷茫,又忘记真正的历史,走向虚无主义。苏俄就是迷雾中若隐若现的烂尾大楼,电子云层下,大厦将倾

    46分钟前
    • 不可名状
    • 推荐

    故事情节就算了,这对白是在说人话吗?——除非导演想表达雾霾和粉尘已经把俄罗斯人的智商全拉低了。苍白的呻吟我不埋单...

    4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较差

    🔹siff2019🔹缓慢移动的镜头中不断有人物走进画面又离开,每个人似乎都肩负着诉说一段历史的使命。阴沉的天空和弥漫的雾气,来回出现的庞杂的意象符号,晦涩的政治隐喻,七个章节,最终拼凑成一段完整的史诗,我不了解他们的历史,但我能感受到它的厚重。(上影节第一睡,睡了20分钟)

    52分钟前
    • Captain_C
    • 推荐

    神经病,还好当年没在柏林电影节看这部。

    57分钟前
    • 小易甫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