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圆桌派第六季

    圆桌派第六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22

    主演:窦文涛,周轶君,李光复,濮存昕 

    导演:内详 

    猜你喜欢

     剧照

    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1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2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3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4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5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6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16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17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18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19圆桌派第六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圆桌派》,一档无剧本文化类聊天节目。发起人窦文涛每期邀请三位老友嘉宾,还原真实生活里的聊天场景,话题内容包罗万象、放眼世界,一言一语中洞察人生百态,共享多维观点,启发无限思考。

     长篇影评

     1 ) 我所能看到的东西

    第五期

    关于睡梦的故事给我带来很多不同的感受和故事,我就是一个常年做梦的人,睡眠时间特别长也很好入睡,但是睡眠质量很差,梦里各种倒腾,有时候是天马行空的,有时候是反映了白天遇到的困难,有时间的则是无意间看到或者想到什么就会梦到与之相关的,这最后一种梦境最常出现。

    我和陈晓楠的睡眠情况比较像,我也曾无数次的想过有没有可能睡着以后的梦境才是真正的生活,白天的我们是在做梦呢?可能因为都有着每晚做梦的经历所以会产生相同的想法。

    早年间我的梦还是比较自由,能飞能跳,我印象里自己开始整晚的做梦是从2014年在上海待过开始。

    从那个夏天开始我的梦再也没有断过,但是很少像少年时期那般会飞会跳,变成白天故事的延续,有不经意看到某人某事,也不乏各种担心在意的应激反应。

    很离奇同样也很疲惫。

    我的梦和白天生活散落在两处,成了一个拥有“双重身份”的人。

    这期给我很大启发是以往我深刻的把睡眠和第二天的状态挂钩,听完这一期后我反观自己其实好像也并不一定是这样。确实有时候睡的时间够了但第二天仍然会犯困,我上周连续加班三天但是白天的时候是很精神的工作。

    像文涛说的,认知错了就什么都错了。睡不着就不睡,总会有睡着的时候,睡不着也不会影响状态,除非自己非要归咎于睡眠。

    第八期

    不得不说冠军的境界实在太高了,能有这样的成绩并且一直在进步在学习的人实在是非常了不起,他们能成为冠军并不是流水线模式出来的,她们是一群极聪明又勤奋的人。

    也给奔三了还在开始学音标的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2 ) 第六期自己印象深刻的几句

    仅摘取第六期 “人性中的你所有的皱褶都是戒不掉的。” “成名有什么?你喝你不吐吗?一样吐,对不对?” “你在台上讲完之后,人不笑也真难受。你会琢磨:我在公司不这样,不好笑也有人笑。” “两个年轻人,骑着个电动车,到那儿,倒找六块钱。” “慢慢自己判断这一切,这是一个补课的过程。” “他是专业生气的人。” “但是有一些网友,你的不生气对他是非常大的二度伤害。” “冒犯就别人会骂你,这是我的心得。”

    “你们有价值观吗?” “我觉得创作者甚至也是应该走到大众前面的,就我永远都说你爱听的,我觉得这事也做不了几年,就完蛋了。” “你要是骂我们,我就说段子,别当真。但如果你要说这个段子好,嗯,是我要表达的东西。” “你要为每个人都修正一下,就你啥也没有了。” “使命感开始产生了,你后半辈子要辛苦了。” “原来讲的是小乘脱口秀,现在是大乘脱口秀。”

    “这是冒犯吗?我一笑他就不冒犯了对不对?我要不笑,你尬在那就很冒犯。”

    “在弹幕中到底实现了几成的世界大同,就是大家幽默感的接近。”

     3 ) 用心打卡第六季

    1.人艺

    3.天文 邓李才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金属铱为主要成分的16km的小行星的撞击,白垩纪。 射电望远镜和黑洞。恒星和白矮星。光速与可观测宇宙。引力波。平行宇宙与多维空间。 5.雅与俗 美是一种韵律和平衡。 美也与复杂性有关。藏民的衣服上有红色还有更深的几种红,而不是各种不同的颜色。 6.脱口秀 情绪是生产力。线上表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最大限度调动观众的情绪。“炸裂”。 脱口秀生动诠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每个人有自己的“最佳激励水平”,这决定了与人交往/独处是对自身的消耗还是补充。 7.考古 13000年出洞,9000年上路(贾湖骨笛),6000年提速(仰韶文化),5000年文明(社会分层、权力中心),4000年跨步(文字),2000年鼎新(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 生土&文化层 科技发展:用气相色谱热普仪对出土文物做热裂解,未来尝试从出土文物中提取古人的dna 9.量子力学 半导体不是导体,是做了变性手术的绝缘体。 10.证美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都是科学艺术作品。当时最先进的科学研究(光学、几何学、天文学)应用于绘画。 科学家对自己理论的维护,“科学保守主义”,有利于科学发展前进的每一步都更加扎实。 古典艺术是很霸道的,蒙娜丽莎就是美的。 11.远征 冯远征与德国女教授:师道 传承 12.哲学 密捏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才起飞。 古希腊罗马对裸体体育竞技的热爱,从而产生了雕塑、几何、绘画、艺术、赞美诗,进而产生了悲剧和喜剧。

     4 ) 关于美

    对于智识如此贫乏的我,前30分钟很难觉得有趣,但又不舍得不看,可是接下来的内容可以说是久饿之人的饕餮大餐,看完全集决定要从头再看一遍,每段对话都可以延展出很多知识,老六可真是铁三角之又一角,话题延展后又收放自如,与窦文涛极有默契,让人看的舒服。

    “木头是木头 石头是石头 砖头是砖头

    让木头做成其他木头做不成的样子 就感受到了美”

    所谓做不成的样子就集合了工艺和巧思 科学和艺术

     5 ) 惯例的边看边记

    ep01 人艺(上)

    之前刚看完人艺60周年纪录片《人民的艺术》,

    于是对于第六季的开篇特别感兴趣。

    1950年代,因为学习前苏联的戏剧形式,所以那时候的演员学到的是斯坦尼体系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然而随着我国戏剧的发展,作为先驱,人艺的演员在实践中悟到的是:演员的戏剧创作,来源于体验生活+对于细节的思考+些许的创作和想象。好的表演是反复思考和打磨后的结果,每一次的演出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每一次的表演都不一样,这正是戏剧和剧场的魅力,是只属于演员和当场观众之间的独特沟通。

    听到那些熟悉的名字:于是之、焦菊隐、林连昆、蓝天野,斯人已去,留下无数经典作品,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

    李光复老师说,好的戏剧是让观众走出剧场时带着思考,思考社会思考人生思考命运。当今社会,太多人借着“生活压力太大需要娱乐不想严肃思考”的态度消极对待生活。其实并不如此,私以为,我们应该始终抱有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不能让无脑的娱乐毁了我们,人类是因为思考而进步。

    ep02 人艺(下)

    光复老师说得好: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务/悟百种业。主要还是要有生活有体验才有感悟才能表达,是经历和阅历的区别。可惜的是,现在这样的演员越来越少,就算有也是绿叶配角居多。

    电视剧是一锤子买卖,戏剧是在一次次修正中更加精进的艺术。北京人艺真牛!

    文学方面的欠缺影响了中国戏剧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缺少贴近生活的作者,才会缺失文学上的创新作品。现在不管是文学界艺术界电影届还是商界,人们都习惯了往西看,跟着发达社会的脚步,其实来自于人民的才能被人民所接受。我们真的需要属于自己的文学、艺术、创作。

    ep03 天文

    这集太学术了,看完了但是没有懂,只觉得宇宙太浩瀚广阔了。

    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人类所知的其实只是非常小非常小的部分,人类真的渺小,但却自大到觉得什么都能行。

    ep04 审美

    美要宽容,要懂得欣赏各种各样的美;

    特定时代稳定的有公共性的审美,美是一种体验,其实对美的感受和评价很私人。

    美就是重新看世界,艺术家和工匠们只是帮我们寻找/提供给我们另一种看世界的角度。

    ep05 睡梦

    这次很玄学,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梦是没办法分享的,文字或者语言描述都是苍白的。

    写作是一种能力,阅读是一种能力,专注是一种能力,睡眠也是一种能力。不知道为什么,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能力增强了,有些能力会变弱。总结来说就是,普通人是一种奢侈品。

    睡眠和安全感,心理咨询其实没有答案,只有自己知道,梦是没办法分享的。所谓的解梦,也只是一种解读。

    ep06 脱口秀

    脱口秀,还是要有道德标准;其实细想一下,每一种艺术都是需要道德标准的,除了娱乐之外,艺术还需要承担传导教育的功能。

    主动去做一些事情会更有激情热情;

    周老板说得好,观众很少有心智上的成人,所谓成人,指的是能承认不同观念不同想法的存在。不止脱口秀行业,其实很多行业都是如此。求同是本能,求异是修行;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其实对于脱口秀产业并不感兴趣,总觉得是快餐类的娱乐,文化艺术含量不高;看完这期节目之后觉得,和脱口秀演员的三观、内涵也是有关系的吧,只可惜有内容的脱口秀可能不多。

    ep07 考古

    一万三千年出洞,九千年上路,六千年提速,五千年文明,四千年跨步,两千年鼎新;所以其实我们当今生活的时代在历史长河中真的很渺小,一点点的喜怒哀乐不足挂齿,一个个小小的习以为常可能是积累千百年的约定俗成。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必须要有句子要表达意思;有内容、表达思想,才是文字的意义。

    对于文物来说,比保护更重要的是记录;

    考古是门大科学,关于生物、人文、历史,这一期实在是精彩,可以排进本季最佳的前三! ep08 挑战

    对于孩子体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对于成人是最好的社交;

    ep09 量子

    三次工业革命+工业4.0的标志物都是物理学,第一次-热力学(蒸汽机),第二次-电磁学和电动力学,第三次-量子力学,工业4.0-叠加前三次的工业革命成果;

    “物理定律应该具有数学美”,数学是一种理解世界的艺术;数学不应该只是公式,而是一种思考方式,是真的能锻炼思维逻辑的。

    ep10 证美

    艺术修养和科学成就之间的关系,艺术家也是在证伪做实验,艺术和科学一样都是灵感+努力,自古艺术家都是工匠;哪有那么多的灵感喷发,更多的是兢兢业业的劳作。

    科学的保守主义(不轻易推翻前人的理论),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是不公正的,但是对于真理来说是有意义的;

    证伪的意义在于找出错误点,推进科学理论的前进;不存在永恒的艺术品,只是我们看到艺术品的眼光不一样了,比如附着的信息;这个观点值得细品。

    古典艺术是很霸道的,单向地定义了美;相对的,把人整懵的当代艺术作品不是好的艺术;作为观众,要自信!

    ep11 远征

    人艺的新版话剧日出,原来陈白露的创作灵感来自阮玲玉,但剧本做到了升华,是值得一看的戏,几个版本各有特色。

    演员是需要既感性又理性的,做演员到最后拼的是文化,是思考钻研的能力。各行各业其实都是如此,到最后拼的就是个人特质,决定我们与别人不一样的是离开学校之间我们是否还有学习的精神,所谓脑子不动是会生锈的。

    后半段,冯院长和德国梅尔辛教授的故事很感人,是一个关于沉淀和传承的故事。冯院长的表述很动情。

    ep12 哲学

    古希腊悲剧渲染的是命运,向上引申出了哲学,芸芸众生下沉走向了喜剧,悲剧最后导致了哲学和喜剧的分道扬镳。

    尼采说,上帝死了,人类的中心地位原本被一个更高的权威所决定,现在转向了自身,由崇高的变为了卑劣的真实。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起飞”by黑格尔,智慧/哲学总是在一种文明的黄昏落幕时达到高峰,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生命的凋零。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哲学关注的是形而上,不可以在经验中/实验中进行验证,所以每个人的思考是不一样的

     6 )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E12哲学

    philosophy = love for wisdom

    密涅瓦:拉丁神话中相当于赫拉的角色

    黑格尔将“密涅瓦的猫头鹰要到黄昏才起飞”用来比喻哲学,他把哲学看成一种反思的活动,一种理性的思想。若将人类的“思想”和“认识”比做鸟儿在旭日东升的蓝天中翱翔,自然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指代的就是“反思”。 对于这句话还有这样一种解释:在黑格尔看来,哲学不能超出它的时代,某种哲学的产生总是落后于时代,因而不能给世界以任何教导或指导。他认为哲学的出现总是在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之后,因此说要黄昏时才起飞。

    E3讲书?

    E1/E2艺术

     短评

    第一集我虽然不太有共鸣,但是我仍在期待我有共鸣的那集。因为那一定有收获。

    5分钟前
    • Mona
    • 力荐

    语言文化类节目近乎绝迹,且看且珍惜。

    9分钟前
    • 无人应答
    • 推荐

    第一集的质量就如此之高!濮老师、李老师对话剧与表演的理解与造诣不可谓之不深!《茶馆》里的台词桥段脱口而出、角色神态信手拈来。相比较现在的流量明星,可能连《茶馆》是什么都没听说过吧?

    12分钟前
    • I am legend
    • 力荐

    人艺的演员,如果继续停留在目前这个状态,对老演员顶礼膜拜,对同行一团和气,对小辈吹吹捧捧的状态。恕我看不到它的未来

    13分钟前
    • 苏维
    • 还行

    少了社会话题和普世价值, 有点失望。

    18分钟前
    • 阿蚪可以燎原
    • 推荐

    濮存昕说体验生活那段太好了。现在好多演员(相对用心点的)会为了演某类角色去观察这个职业的人,名曰体验生活。然而现实是,即便是同一种职业身份,也不是千人一面的。所以所谓的体验生活最看重的还是理解力和想象力。完整copy是塑造不出属于自己的角色的!//这季也没文道和家辉

    20分钟前
    • 多喜养福
    • 力荐

    第一集就极度舒适,光复老师很可爱,濮老师讲的很深刻受益匪浅,开头还有些拘谨后期越聊越舒服了,这才是演员的素养,演员真的是一个有门槛的职业,不是谁都可以演的,宁可要质不要量!

    21分钟前
    • 北方有个少年
    • 力荐

    我明确的认为自己看到了窦文涛老态和心不在焉。当年那个神采飞扬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窦文涛可能再也回不来了。我应该对此感到愤怒还是释然呢?

    24分钟前
    • 盗火线
    • 推荐

    圆桌派终于开了,世界又重新开始运转。(文涛就像一只在地球核心努力跑圈的小白鼠,满头大汗的维持地球转圈,没有你饭都不香。)

    27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就推广聊天文化而言——文涛,这播客盛世如你所愿

    32分钟前
    • llao
    • 力荐

    「节目能够生存 就可以了」,窦文涛对着两位正当红的脱口秀演员发出这般的感慨,短短几个字道尽了节目制作者的心酸。做到第六季,主题越聊越专且精,内容越失去锐气。这是当下文化类节目逃不脱的宿命。

    33分钟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还行

    第一期不苟同,濮存昕叨叨半天也没出来个观点,没踩到点子上,李光复也就老了,像个老年痴呆,缅怀着那金色北京余味,像一根风干透的北京腊肉,过誉了这俩人。 呼兰,冯远征这两期给的触动最好,邱志杰谈美,谈审美那两期最差,最后一期的哲学,被点到了好多东西。

    36分钟前
    • 蛋炒面条
    • 推荐

    任何艺术都是即兴的,可惜这一季没有铁三角了。

    41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推荐

    不要再请演员了求求

    43分钟前
    • vvva
    • 推荐

    从广告一窥节目现状:四特东方韵-长安福特-海天酱油-喜临门床垫…

    46分钟前
    • 什么啊
    • 还行

    就一句:人艺牛逼

    51分钟前
    • Yann
    • 力荐

    只能说这种不痛不痒的话题了

    52分钟前
    • 鲁镇周可儿
    • 还行

    人艺的两期一般。濮存昕端着副“望之俨然”的知识分子领导架子特没劲,还不如让李开复一个人侃点可乐的。焦菊隐的时代已经是文革以前了,可能不必快五十年了咀嚼着昨日光辉来自夸。 天文这期挺有意思,咱们面对外星生命还是有点小市民心态了。 文涛现在除了每年一季《圆桌派》还有没有其他产出呢?难得一见啊。

    53分钟前
    • 旁骛
    • 推荐

    我知道它不是锵锵,我知道不是他们不想聊别的话题。可我依然觉得有一股没有方向的愤怒在我胸口横冲直撞。我只能换个思路想,还能和文涛见面,多一次都是好的。想念那些不再出现的嘉宾,爱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对了,生日快乐,文涛和许老师。

    55分钟前
    • 烦了🌈
    • 力荐

    过年了,朋友们。

    60分钟前
    • 言之命至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